上學期曾跟一年級的孩子們分享了 David Shannon 的《No, David!》

不過,雖然 David 麻煩不斷,到了最後媽咪還是給他溫暖的擁抱,跟他說:「Yes, David. I love you.」
下學期則讀同一系列的另一本書《David Goes to School》

最後兩頁是David完成了清理的工作,老師說:「Good Job!」,還給了David一個「乖寶寶星星貼紙」,David 開開心心蹦蹦跳跳的回家了!
上學期讀第一本《No, David》時, 每講完一頁 David 惹的麻煩後,我都會停下來問孩子:「你想 David 有沒有變乖?」然後說:「Oh, of course not. 當然沒有!你猜他又做了什麼讓媽咪頭疼的事?」再接下去看下一頁 David 又惹了什麼麻煩。幾頁之後,孩子們就主動幫我接:「當然沒有!」或「Of course not.」
講的當時,只覺得好玩有趣。事後,自己卻感到有點不太對,覺得孩子們的笑聲中隱含著一絲的不安。
這學期在分享《David Goes go School》時,我決定換個方式。
當 David 惹麻煩被老師罵時,我問小朋友:「那你想 David 有沒有乖乖聽話呢?」剛開始,小朋友還是承續上學期的經驗,大聲回答:「當然沒有!」我就說:「有的,David 有聽老師的話,乖乖去坐好。只是他很容易忘記老師的話,所以我們來看,他又要惹出什麼麻煩呢?」
幾頁之後,我問小朋友:「你覺得 David 是不是壞小孩?」只見有些孩子回答:「是!」有些孩子回答:「不是!」我就告訴孩子們:「其實 David 不是壞小孩,所以老師跟他說的話,他都會聽。只是他很容易忘記,才會又去做不該做的事,所以需要老師一直提醒他,對不對?」這時,孩子們都會說對,尤其是那些平時比較皮的孩子,更是猛點頭表示贊同。有一個平日很讓老師頭痛的孩子還舉手說:「只要老師一直提醒他,他慢慢改,慢慢改,就會進步了,對不對?」
我發現這樣的分享方式,故事一樣有趣,卻似乎讓孩子多了一點安心的感覺。
每個孩子都會有惹麻煩,讓爸媽老師生氣的時候,可是在他們心中,一定很想告訴大人:「我不是壞小孩!請給我多一點耐心,我會慢慢進步的!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